化石講場-Fossils Board » [古生物世界 Paleo World] » {古生物化石達人}龍德駿 香港的化石,香港研究

頁: [1]

fossilshk2023-1-16 08:01 PM
{古生物化石達人}龍德駿 香港的化石,香港研究

[img]http://www.fossilshk.com/forum_image/f3915.jpg[/img]


[size=3]

【明報專訊】地質學家陳龍生教授和古生物化石工作者龍德駿日前在地質考察過程中,發現大型菊石及痕迹化石,體型及規模是香港有記錄以來最大。對不熟悉古生物學的普羅大眾來說,或許只從《寵物小精靈》或《動物森友會》中聽過菊石這個名字,究竟菊石化石有什麼特別?發現菊石又代不代表香港以前有恐龍?龍德駿近年常科普古生物學,解答以上問題,他還曾在沙田港鐵站的大理石牆尋找化石,告訴大家其實化石並不是遙不可及,古生物也不止恐龍。

你對化石的認識是什麼?恐龍骨頭?印有模糊腳印的岩石?其實化石不止有石頭形狀,冰河時期長毛象的乾屍、琥珀中的昆蟲都是化石,但無論是哪種化石都非常稀有,因為化石成功形成及被發現的機率非常低,「專家估計可能上百萬個遺體,才有一個可以保存為化石」。龍德駿解釋化石形成要滿足眾多條件,首先生物死後要被泥沙掩埋,並必須埋藏在有沉積物的環境,如湖泊或海洋,之後生物的軟體部分會分解,堅硬的部分如骨頭、外殼會慢慢石化。最後因為地殼移動或人為挖掘,化石才能重見天日。

恐龍走過的腳印、留下的糞便也以同樣方式變成化石,化石會保留古生物留下的痕迹,透過研究糞便中的食物,科學家可以知道古生物的飲食、當時氣候。而保存狀態最良好的化石就是琥珀,電影《侏羅紀公園》中,科學家因為發現一顆琥珀,琥珀中有一隻蚊子,蚊子吸了恐龍的血,科學家於是成功獲取恐龍的DNA,複製恐龍。現實世界沒有這麼巧合,但近年的確發現藏有恐龍羽毛的琥珀,極有研究價值。「琥珀保存的化石是所有類型中最好的,因為它密封在缺氧環境,沒有受細菌破壞,可以保存軟體組織,甚至液體都可以保存。」可惜琥珀保存體積有限,因為琥珀是流出來的樹脂,只能包裹體型細小的生物。


香港有沒有恐龍?
說到香港發現化石,一般人最關心香港有沒有恐龍?龍德駿說也經常有人問他這個問題,雖然香港尚未發現恐龍化石,但不代表沒有可能。先來認識香港的地質歷史,香港有侏羅紀和白堊紀的地層,也曾經發現過相同年代的古生物,但龍德駿說那時候的香港未必適合恐龍居住。因為侏羅紀早期香港大部分是海,到侏羅紀晚期香港又發生大規模火山爆發事件,「香港那個年代是一個好勁的火山口,現在看到的那些山,大部分都是火山活動時期形成,獅子山、鳳凰山大部分都是火成岩」。今天的花崗岩以前都是火山帶,自然沒有恐龍。但火山活動完結後的白堊紀中期,就有機會找到恐龍,「白堊紀地層比較正常,這年代的地層叫紅層,紅土層」。一河相隔的深圳,也擁有與香港同年代的紅層,更在紅層發掘過恐龍蛋。

古生物豈止得恐龍 三葉蟲稱霸海洋 外形夠科幻

解答完恐龍問題後,龍德駿苦口婆心勸香港人拓闊眼光,多認識恐龍以外的古生物,「香港人淨係識恐龍,但恐龍只佔古生物中的一小部分,一成也沒有」。恐龍以外的古生物還有三葉蟲、菊石、盾皮魚等,龍德駿逐樣向記者介紹自己的化石收藏品:盾皮魚距今超過三億年,它的身體前半部是甲片,一對眼睛並排位於頭頂,與今天的魚大相逕庭;長毛象除了一對象牙還有臼齒,外形像熨斗,用來磨草;木頭也有化石,被礦物質入侵後會出現七彩顏色……其中不得不提這次地質考察的新發現——菊石,「菊石好常見,全世界都有,而且它在恐龍出現之前已經存在,是其中一員好有代表性的古生物」。這次發現的菊石特別之處是體型大,估計長約三十至三十五厘米,一般發現的菊石多數是幾厘米至手掌般大。菊石是海洋生物,是一種頭足類動物,觸手長在頭部四周,例如八爪魚也是頭足類動物,但菊石有外殼,外形像鸚鵡螺。

菊石、三葉蟲 比恐龍更古老
另一個有代表性的古生物就是三葉蟲,三葉蟲是一種節肢動物,昆蟲、蝦、蟹都是節肢動物,「三葉蟲還勁過恐龍,三葉蟲是恐龍出現之前,就稱霸了整個海洋的一種古生物,好出名,它滅絕了才到恐龍的年代」。三葉蟲最早出現在五億多年前,其存活時間也是古生物中數一數二的長,足足橫跨整個古生代,約三億年,品種有過萬種。三葉蟲還是地球上最早擁有眼睛的一批動物,特徵是一對複眼,「三葉蟲的眼睛雖然好古老,但它的眼睛勁過晒我們的,因為它除了每隻眼由幾十塊鏡片組成之外,每邊視力都有一百八十度,兩邊加起來三百六十度,由頭到尾都看到,無咩生物的視力可以去到三百六十度,講緊幾億年前」。

仔細觀察三葉蟲的化石,化石仍然保留三葉蟲外殼形狀、斑紋的細節,尤其是一對眼睛,上面密密麻麻的鏡片清晰可見,精細度可媲美模型。龍德駿最喜歡的古生物是三葉蟲,「不知道你驚唔驚,我就覺得好靚」。他特地蒐羅不同形態的三葉蟲,有外殼帶刺的,有頭頂長角的,有蜷曲作一團的,「好多時看電影角色造型,例如《風之谷》的王蟲或者異形,也像三葉蟲的外形,好多人都覺得好科幻,但其實史前的造型都可以咁科幻,可能科幻過我們的想像,你看這麼古怪,有角有刺有複眼,有些嘴巴又伸條東西出來」。

本地缺人才、研究資源 難留香港化石
今天我們能夠欣賞古生物化石細緻的特徵,有賴古生物工作者細心清理和修復岩石,將一塊粗糙的大石整理出今天線條明顯的三葉蟲化石。這也是龍德駿的工作,「古生物工作者要做的工作好多,不止是去搵化石,可能有時由搵到條骨到擺落博物館要幾年時間,中間要開採、清理、修復」。一塊岩石鑿開後,化石可能還有大部分被石頭掩蓋,要耐心清走多餘的石頭,例如用噴砂槍磨走恐龍蛋表面的岩石,令蛋殼的裂紋重現,一旦用錯工具或力度太大,就會破壞珍貴的化石。「有些化石好脆弱,好像香港岩石風化晒好脆弱,找出來的化石碎了好多件,我們要將它還原,黐番埋。」這次的菊石化石也有同樣情况,龍德駿花了一星期修復。

修復化石後,龍德駿和團隊還會繪製古生物的復原圖,重現生物生前的模樣,例如掘出一條魚骨後,要思考這條魚是什麼品種、是肥還是瘦、什麼顏色、有什麼花紋等。這就考驗古生物工作者對生物分類和解剖結構的熟悉度,「硬骨魚的特徵通常有魚鱗,不會有甲片;盾皮魚就有甲片,這些是基本」。基本結構以外,無法從骨骼推算的外貌特徵,就要參考現代的同類,魚類參考魚類,爬行類參考爬行類,「例如你找到隻蜥蜴,你就不會將隻蜥蜴還原到有羽毛、有翼」。復原過程也能發揮創意,在龍德駿想像中,三葉蟲應該有不同顏色,因為今天昆蟲的顏色也非常鮮艷,「我畀隻老虎的骨架你看,你不會想到牠有花紋,你直情猜不到牠有毛啦。同一道理,好玩的地方就在這裏,你點知是這個模樣,唔知㗎,可能牠的樣子完全不是我們想像般,更加耐人尋味」。

隨着不時發現新證據、新化石,科學家們也經常推翻從前對古生物外貌的想像,恐龍由沒有羽毛變有羽毛,尾巴由拖地變離地,「羽毛是什麼羽毛呢?識飛的羽毛還是唔識飛的羽毛?又會不停拗不停改,不停隨住證據增加而修正,不會一步到位」。但這種不斷發現新事物的精神,也是龍德駿覺得古生物學引人入勝的地方,「可能有些東西老生常談講好耐,但隨着研究新的發現,或者新的資訊會修正以前的東西,所以好玩在你會不停學習」。因為世界很大,地球歷史很長,人類在近四百多萬年前才出現,地球歷史卻有四十六億年。

一件化石 推前香港地質史
香港已知的地質歷史有四億年,出產過的古生物化石,有香港特有種菊石化石、蕨類植物化石、珊瑚化石等,其中年代最古老的化石,是白沙頭洲發現的盾皮魚化石,香港發現的盾皮魚只生活在泥盆紀時期,化石發現一下子將香港地層歷史由二億多年推到四億年前,不過跟地球四十六億年比,還是「蚊髀同牛髀」。香港地方小,歷史短,又未發現過恐龍、三葉蟲的化石,在香港找化石有何意義?龍德駿曾在美國、內地、香港等地發掘化石,他說對於外國學者,香港可能不太吸引,但對於香港人,香港化石的意義正是香港本身,「重要性就是,我們可以透過香港找到的化石,知道香港的歷史之餘,也知道有什麼生物存在過,環境係點,大家都好想知,如果我告訴你,幾億年前的香港,同一個空間原來住了好多朋友,可能就在這個地下下面,曾經有三葉蟲,曾經有菊石,曾經有恐龍,原來我們這個地方有故事,整個香港就立體好多」。

化石多送往內地研究保管
原來香港曾經是海,原來香港曾經有超級火山,但這些訴說香港史前故事的化石,全部散落異地,「大部分之前香港發掘的化石都送到內地研究,因為以前研究古生物學,香港沒有相關的研究機構,很多時候要與內地專家合作」。香港缺乏古生物學人才和研究資源,化石交由內地專家研究和發表論文,之後亦由內地專家保管,「發表論文後內地就有責任保留化石,因為化石是證據,將來如果有人挑戰他,認為化石不是盾皮魚,就要拿出來證明」。這次龍德駿和地質學家陳龍生教授發現的化石得以留在香港,由香港科學館及香港大學收藏,他希望能變成長期做法,甚至能有化石博物館專門收藏和展示香港的化石,「希望今次我們行頭,第一步將化石收藏番喺香港,成日話香港有化石,都無人見過嘅,大家都見唔到,起碼今次以後,無論在科學館又好,還是港大的地質博物館都好,起碼普羅大眾都見到先」。

雖然香港未有專門的化石博物館,但在旺角的一個小角落,龍德駿設立了化石工作室,展示他的珍藏,歡迎學校帶學生來參觀,他又每周辦網上直播,做古生物學普及。常有小朋友摸上門來看恐龍,對着化石好奇驚呼,「因為香港真的好難接觸到化石,希望有個地方有化石畀人睇,實體地方好緊要,不只是網上放一張好靚的化石相,你見到畀個讚,這裏真的可以見到(實物)」。去年他經過沙田港鐵站,在大理石牆上發現菊石、珊瑚等化石,放上社交媒體後掀起熱潮,人人都在港鐵站、商場或自家浴室的大理石找化石,原來歎住冷氣在市區都可以看到六千萬年前的生物,「他們好開心,人生第一次搵到化石,還要在家裏」。他說證明古生物不一定沉悶,也不一定遙遠,「我們講完之後,好多人會留意,咁世界已經不同了」。

文˙ 朱琳琳
{ 圖 } 賴俊傑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王翠麗
[url]https://ol.mingpao.com/ldy/cultureleisure/culture/20220522/1653157083663[/url][/size]

fossilshk2023-1-16 08:29 PM
轉載先前我們接受的訪問, 分享我們在香港找到的化石、我們的工作及對香港化石研究的看法。

Devonian2023-1-21 08:50 AM
香港化石好珍貴! 謝謝你們的付出和維護


查看完整版本: {古生物化石達人}龍德駿 香港的化石,香港研究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4.1.0  ©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5799 second(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