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重慶高中生意外發現侏羅紀時期蟲跡化石 [打印本頁]

作者: fossilshk    時間: 2015-3-19 02:30 PM     標題: 重慶高中生意外發現侏羅紀時期蟲跡化石

  據重慶晚報(羅靜):山體崩塌,崩出了一些奇形怪狀的石頭,上面佈滿了條紋。上週四,重慶自然博物館專家來到石頭的發現地———萬州區鐵峰鄉鐵峰山,初步鑑定這些石頭是侏羅紀時期的蟲在軟泥中爬行留下的痕跡,叫蟲跡化石。這也是重慶首次發現蟲跡化石,專家說,它比恐龍化石還要稀有罕見。

  高中生意外發現化石帶

  最初發現這片石頭秘密的,是當時萬州一中的高中生謝進。萬州一中老師易萬成介紹,2010年,他擔任高一年級數學老師,學生謝進的家就在化石發現地附近,那裡原本被樹木掩蓋,一場意外的山體垮塌,讓一大片石頭露了出來。

  這片化石帶長約2公里、寬約600米、可見高度約30米。謝進發現石頭上有奇形怪狀的花紋,看起來像課本上所說的化石。他就帶了一些石頭到學校,請愛好科普的易老師幫忙看看。

  “我一看就很興奮,這些石頭應該是化石。”經過申請,易老師帶著學生專門去考察,並把考察結果寫成論文,獲得了第二十七屆重慶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和萬州區區長獎提名獎。

  10平方米石頭上佈滿條紋

  易萬成說,在這片化石帶上,同類大小的化石分別集中在一起。其中,最主要的是雙殼綱化石。最小一種只有1~3毫米,稍大的長約1厘米、寬半厘米。最大的一種接近手掌大小,有的接近圓形,有的是橢圓形,殼厚達2~3毫米,個別的保存特別完好,可見明顯的生長線,估計是被活埋的。

  在化石發現地,還有幾塊大石,每塊大約10多平方米,和一間臥室差不多大小。上面佈滿條紋,猛一看去,像是交錯的老樹根。易萬成幾年來一直蒐集相關資料,並在網上求助,諮詢專家。在萬州區博物館幫助下,他今年聯繫上重慶自然博物館古生物博士張鋒。

  “這是侏羅紀時期的蟲跡化石。”上週四,張鋒和地質專家到現場查勘,他推斷,1億多年前的侏羅紀時期,蟲在軟泥中爬行,留下了這一片痕跡,最終固結成岩。張鋒介紹,這也是重慶境內首次發現的蟲跡化石。

  蟲子身份成科學界難題

  是什麼蟲子留下的爬行痕跡?“這個是科學界的難題。”張鋒說,光憑這些蟲跡,我們很難判斷出具體是什麼蟲子。只能推斷,這些蟲子和現在我們常見的蚯蚓一樣,是軟體類昆蟲。

  數百條密密麻麻的蟲跡佈滿了石頭表面,這是一條蟲子留下的麼?“應該不是。”張鋒說,這些痕跡可能是幾條蟲子反復經過留下的,也有可能是一大群蟲子從泥沼裡經過留下的,時間間隔不會太久,這樣才能形成如此大面積的蟲跡化石。“或許它們是在去尋找食物的路上留下的痕跡。”

  蟲跡形成化石需要三大條件

  這些蟲跡化石,真的像易萬成所想的那樣具有重大價值么?“它們可比恐龍骨骼化石更為稀有少見。”張鋒說,這些化石與恐龍足跡化石一樣,屬於痕跡化石,它們是史前時期的各類生物在其生活活動過程遺留的各種痕跡和遺物保存下來而成的化石。“痕跡化石能保存下來的極為少見。因為相比恐龍骨骼化石之類的遺跡化石來說,它們的保存條件更為苛刻。”

  這些蟲子是在濕度、粘度、顆粒度都十分適中的地表行走時留下痕跡,然後有痕蹟的泥沙被另外一種成分的泥沙迅速掩埋。這層保存有蟲子移動痕蹟的泥沙下沉,受地下的高溫高壓而變成石頭,上面的痕跡也就跟著硬化。

  這些蟲跡化石形成的條件要求很高。乾硬地面上的腳印非常淺,很快會消失。太軟的地面上痕跡因為含水量高,流動性較大,很快會被周圍的泥沙埋沒。只有泥沙的濕度適中時,痕跡才能保留下來。

  而且,它們還要在上億年的歲月中,沒有遭到地質運動(地震)的破壞,才能完整地保存至今。

  

  萬州一中的學生們正在老師的指導下觀察蟲跡化石現場

  

  萬州區鐵峰鄉發現的蟲跡化石



重慶高中生意外發現侏羅紀時期蟲跡化石
http://www.nigpas.cas.cn/kxcb/kpwz/201503/t20150319_4323910.html




歡迎光臨 化石講場-Fossils Board (http://www.fossilshk.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