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5.35億年前人類遠祖-最早期的後口動物化石於陝西發現 [打印本頁]

作者: oviraptor    時間: 2017-2-8 06:57 AM     標題: 5.35億年前人類遠祖-最早期的後口動物化石於陝西發現


最原始的後口動物-冠狀皺囊動物腹面和側面之復原圖

  《自然》雜誌(Nature)以封面亮點文章的形式,發表了西北大學早期生命研究團隊和劍橋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等單位合作研究的重要成果——《陝西寒武紀最早期的微型後口動物》。西北大學地質學系韓健研究員等在陝西南部寬川鋪生物群中微型動物化石的研究中,發現了最古老的原始後口動物——冠狀皺囊動物( Saccorhytus coronarius gen. et sp. nov.)。這種成體僅1毫米的微型動物,被認為代表著顯生宙最早期的微型人類遠祖至親。這一發現,將對人類早期祖先的認知,由距今5.2億年前推至5.35億年前(十分接近顯生宙起點),其體積則也由“釐米級”推至“毫米級”。


冠狀皺囊動物Saccorhytus coronarius gen. et sp. nov.的化石,尺寸僅約一毫米,具有可伸縮的環狀口部

  “如果將澄江動物群中的後口動物大爆發比作一掛鞭炮燃起的話,此次 ‘皺囊動物’的發現,相當於找到了這掛鞭炮的引線。”論文的通訊作者舒德幹院士這樣評價該成果。
  
  科學界已有共識,地球上所有動物共同構成了在親緣上彼此關聯的動物界或動物譜系樹。動物界中數以億計的古今成員依其譜系演化關係可以歸併為基礎動物、原口動物、後口動物三個亞界。其中,人類是後口動物亞界的一員,其起源演化受到學術界特別關注。
  
  多年來,韓健研究小組運用酸蝕法、顯微電鏡、顯微CT等技術對距今5.35億年的陝南寬川鋪生物群中微型動物化石進行深入研究,發現了毫米級的原始後口動物——冠狀皺囊動物。這種動物呈橢球形,成體大小約1毫米左右,腹面具有可伸縮的環狀口部,表面有4對體錐,卻無尾部和肛門。最重要的是,它出現了被認為是鰓裂構造雛型的成對排水鰓孔。所有特徵顯示,這種最古老、最原始的後口動物,很可能就是科學界期盼已久的後口動物亞界的一個根,對深入探討兩側對稱動物的軀體構型起源具有重大意義。 
 
  正如本期《自然》雜誌封面推介說明,後口動物亞界中的皺囊動物與人類遠祖密切相關:面對“我是誰,我從哪裡來”這一經典人文命題,所有宗教流派皆不能給出真實可信的答案;唯有科學,尤其是進化生物學正在以詳實的可靠證據不斷接近真理,逼近歷史真實。
  
  “數百萬年來,人類近祖從古猿進化到現代人類,在基因組和形態學僅僅經歷了一些小修小補的改良,而人類遠祖在進化上的里程碑式創新則主要發生在5億多年前的寒武紀大爆發。5.2億年前,澄江動物群中的‘天下第一魚——昆明魚目’代表著剛剛創造出頭腦和原始脊椎的‘宏型’人類祖先;而5.35億年前的皺囊動物應該與創造雛形鰓裂的微型人類遠祖親密相關。”舒德幹說。

  借助生物學和古生物學資訊構建動物譜系樹並探尋其起源,是理清人類遠古祖先演化脈絡的前提。由西北大學地質學系舒德幹院士領軍的早期生命研究團隊經過多年來對雲南澄江生物群的研究,在國際上首次揭示出脊椎動物、頭索動物、尾索動物、棘皮動物、古蟲動物等後口動物亞界幾乎所有門類的原始代表,進而首次構建了完整的早期動物樹框架圖,並提出三幕式寒武紀大爆發依次形成三個動物亞界的新假說,為人類探索早期遠祖的來龍去脈提供了基礎證據。

  自1996年起,該團隊先後在《自然》《科學》雜誌上連續發表了13篇研究論文,其中《中國發現具有“節肢”的早寒武世葉足動物》成果在《自然》雜誌2011年2月24日以封面論文形式發表。另有3篇以《自然》Article長文形式發表。其中2項成果獲得中國十大科技進展,2項成果獲得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團隊先後於2003年、2016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二等獎。團隊先後於2003年、2016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二等獎。

《自然》雜誌的論文




歡迎光臨 化石講場-Fossils Board (http://www.fossilshk.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