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講場-Fossils Board 
» 遊客:  註冊 | 登錄 | 會員 | 幫助

RSS 訂閱當前論壇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標題: 中國江西發現新竊蛋龍類化石“泥潭通天龍”  
 
fossilshk (Lung)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研究員勳章   版主勳章   貢獻勳章   創意勳章   演講勳章   管理員勳章   榮譽勳章   出席勳章  
UID 1
精華 23
積分 4631
帖子 2755
閱讀權限 200
註冊 2006-7-14
來自 中國/香港
狀態 離線
[廣告]:
中國江西發現新竊蛋龍類化石“泥潭通天龍”


保存非常完整的新竊蛋龍類化石“泥潭通天龍” Tongtianlong Limous


“泥潭通天龍”長有羽毛,頭上帶冠 (情景復原圖)

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呂君昌領銜的研究團隊在江西贛州地區的晚白堊世地層中(距今6600萬年到7200萬年間)發現了保存獨特的新竊蛋龍類化石,並將其命名為“泥潭通天龍” Tongtianlong Limous 。據了解,化石的發現地是江西省贛州三中的建設工地,工人在爆破的過程中發現了這塊化石。研究人員推測,這只恐龍生前最後一刻可能是誤入泥坑而無法逃脫。

“發現時,該恐龍頭部上揚,前肢向左右兩側伸展,說明它在泥潭中掙扎求生,直到死亡並最終保存為化石。這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以這種姿態保存的竊蛋龍類化石。” 論文作者呂君昌說。他指出,除了尾部、部分前肢和後肢遠端缺失外,化石基本架構完整,尤其是頭部、頸部及前肢的近端保存精美。呂君昌還稱,命名為泥潭通天龍,是因為化石發現地點位於贛州地區的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岩風景區,而種名’泥潭’則喻指恐龍在泥潭中掙扎的情景。

公開資料顯示,竊蛋龍是一群生活在亞洲和北美白堊紀時期的長羽毛恐龍,在亞洲分佈廣泛,是白堊紀晚期陸相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成年竊蛋龍小的只有火雞大小,大的可達8米長,部分頭頂有冠。原始竊蛋龍類群的頭骨具有牙齒,進步類群的牙齒已退化,轉而具有類似鳥類的喙狀結構。

這篇名為《亞洲竊蛋龍的多樣性——以獨特姿態保存的竊蛋龍類新種的發現》的論文寫道,區別於其他的竊蛋龍類,最新發現的“泥潭通天龍”的生活習性和鴕鳥很類似,頭短而高,有一些頭上還有冠,用以吸引異性;圓頂形的頭骨最高處位於眼眶後上方,前上頜骨前邊緣有明顯的凸起。

“過去幾十年來,江西贛州這個地方發現了不少恐龍化石,尤其是竊蛋龍,包括江西龍和南康龍等,可以說是中國的加拉帕戈斯,而且因為這個新屬種的頭部結構奇特以及埋藏姿勢怪異,很引人注目。”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一位元博士對介面新聞表示。

位於南美洲厄瓜多爾西面的加拉帕戈斯群島是達爾文進化論的誕生地,被外界稱作是獨特的活的生物進化博物館和陳列室。




英國廣播公司(BBC)援引本次考古研究團隊成員、愛丁堡大學布魯薩特博士的話稱,現代鳥類是從恐龍進化而來的。類似通天龍這樣的化石讓我們得以瞥見鳥類的祖先到底都是什麼樣子。他說:“竊蛋龍並非鳥類的直接祖先,但與後來進化成鳥類的恐龍的確擁有共同的獸腳類恐龍祖先,比如它們都有招搖的羽毛”。

在古生物學界,恐龍和鳥類的關係一直都是熱門的研究領域,也是一個爭議不斷的話題。有研究顯示,獸腳類恐龍與鳥類的相似性僅僅是表面上的,是不同門類的生物由於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性的相似而出現的演化結果。

供職於煙臺市博物館考古部的古生物學學者江泓在接受介面新聞採訪時說:“新恐龍化石的發現豐富了晚白堊世中國南方恐龍的種類,表明中國是竊蛋龍類的重要生存地區,也為研究竊蛋龍類的進化和輻射提供了重要的新證據。”

該項研究的論文發表於11月10日自然(Nature)雜誌旗下的《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上: http://www.nature.com/articles/srep35780




2016-11-16 06:46 AM#1
查看資料  訪問主頁  發短消息  頂部
     


  可打印版本 | 推薦給朋友 | 訂閱主題 | 收藏主題  


 


{支持化石講場客戶廣告, 謝謝!}


{香港首個古生物化石網站 - 化石專賣/籌辦展覽/教育推廣/復原工作}
恐龍@化石工作室 Dinosaur @ Fossil Lab



本论坛支付平台由支付宝提供
携手打造安全诚信的交易社区   Powered by Discuz! 4.1.0  ©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043 second(s), 8 queries

所有時間為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11-10 10:08 AM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恐龍@化石工作室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