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講場-Fossils Board 
» 遊客:  註冊 | 登錄 | 會員 | 幫助

RSS 訂閱當前論壇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36  3/4  <  1  2  3  4  > 
     
標題: [自譯] 恐龍.全球總觀 [update:中生代的生命 #35]  
 
whitefang (白牙)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版主勳章   貢獻勳章   創意勳章   演講勳章   出席勳章  
UID 3173
精華 1
積分 178
帖子 114
閱讀權限 100
註冊 2008-1-23
狀態 離線
[廣告]:


QUOTE:
原帖由 寒武紀 於 2008-1-31 12:47 AM 發表
好帖!但最早的爬蟲類動物應該有定名的]

再一個good
作者的意思是我們還沒有發現的最早爬蟲類吧?

QUOTE:
原帖由 路人甲 於 2008-2-1 01:22 PM 發表
多謝你~請問這篇中文有1 page 內容嗎
有喔,一頁多一點~
2008-2-1 08:33 PM#21
查看資料  發短消息  頂部
 
whitefang (白牙)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版主勳章   貢獻勳章   創意勳章   演講勳章   出席勳章  
UID 3173
精華 1
積分 178
帖子 114
閱讀權限 100
註冊 2008-1-23
狀態 離線
[廣告]:
板塊構造.不止息的地球

當透過地質年表去看地球,龐大的物理改變明顯地使大陸出現了結構和地勢上的轉變。這些物理改變可以直接地歸因於涉及到大陸板塊和海洋板塊的板塊構造。

自從這些大陸組成了這個熔融星球冷卻的外殼,它們在形狀和位置也遭受著持續的改變。地殼是由數塊支離破碎、稱為板塊的組元組合形成。其中有八塊主要板塊與數塊小板塊己經被記錄識別。板塊們在熔融世界的對流以上,以推、拉、和拖曳等的方式移動著。板塊之間的衝突,造就了地形學上具紀念性的地域演變,但人們卻常常忽略了它們完整的意義。

每當板塊移動,總是伴隨著一系列的事件。例如,當板塊與板塊互相背離時,會撕裂地球分離的硬殼,釋放出新鮮的熔融岩漿,並填滿板塊間的空隙,形成新的保護硬殼也就是巨大的山脈。持續的分離動作出現在這些斷裂、背離點,大陸會離開它們的原有位置。而大陸間擴大後的空間,最終會由海水所填滿。

在海洋板塊與大陸板塊互相聚合的時候,板塊的形狀便會有所改變。因為大陸板塊比較輕,相較起來密度高而重的海洋板塊因此被推擠向地球熔融的核心,這個過程稱為俯衝。這個動作不單止摧毀海洋板塊,也扭曲了覆在上面的板塊邊沿,形成了沿著作用板塊邊緣的山脈地帶。而火山活動亦沿著發展中的山脈地帶所產生。

有些時候大陸們會有輕微的碰撞或是相擦而過。在這些情況裡,造山運動與板塊毀壞的情況也許未能發生。取而代之,地震會發生並造成大陸斷裂、或是斷層作用,以減少因板塊移動而累積的壓力。

地球內部熔爐的遁環力量可以產生特殊的熱點,穿透板塊並如火山一樣噴發出來。隨著板塊在熱點上的移動,一連串的火山會被製造出來。當這些位於海洋中的山脈變得越來越巨大的時候,一條連貫的島嶼便產生了。

所有由板塊構造的過程引致了大陸位置和形狀,以及包圍著的海洋的變化、也直接的影響了地球的氣候變化趨向。轉變的氣候規律地改變支持生命的環境。最終,生命對變更的環境起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演化反應。

次回預告:移動的大陸與它們在氣候和環境上的影響
2008-2-19 10:23 PM#22
查看資料  發短消息  頂部
 
路人甲
[爬行類] 高級會員
Rank: 4


貢獻勳章   演講勳章   傑出會員勳章   榮譽勳章   出席勳章  
UID 2531
精華 2
積分 636
帖子 486
閱讀權限 70
註冊 2007-7-25
來自 香港
狀態 離線
[廣告]:
好!有無插圖!



鳥是恐龍!恐龍是鳥
2008-2-20 01:53 PM#23
查看資料  發短消息  頂部
 
達爾文 (香港版)
[哺乳類] 金牌會員
Rank: 5Rank: 5


VIP勳章   研究員勳章   貢獻勳章   演講勳章   榮譽勳章   出席勳章  
UID 12
精華 1
積分 1372
帖子 1084
閱讀權限 90
註冊 2006-8-1
狀態 離線
[廣告]:
好!



有進化的
2008-2-21 10:21 PM#24
查看資料  發短消息  頂部
 
fossilshk (Lung)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研究員勳章   版主勳章   貢獻勳章   創意勳章   演講勳章   管理員勳章   榮譽勳章   出席勳章  
UID 1
精華 23
積分 4647
帖子 2765
閱讀權限 200
註冊 2006-7-14
來自 中國/香港
狀態 離線
[廣告]:
唔錯!英文水平好好啊



2008-2-26 04:13 AM#25
查看資料  訪問主頁  發短消息  頂部
 
whitefang (白牙)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版主勳章   貢獻勳章   創意勳章   演講勳章   出席勳章  
UID 3173
精華 1
積分 178
帖子 114
閱讀權限 100
註冊 2008-1-23
狀態 離線
[廣告]:


QUOTE:
原帖由 fossilshk 於 2008-2-26 04:13 AM 發表
唔錯!英文水平好好啊
(小聲)我只是對著字典查(死

話說最近在忙其他事,沒有空翻譯…
抱歉要各位等啦 >口<
2008-3-20 06:25 PM#26
查看資料  發短消息  頂部
 
ivantkc
[藻類] 新手上路
Rank: 1



UID 3103
精華 0
積分 10
帖子 10
閱讀權限 10
註冊 2007-12-7
狀態 離線
[廣告]:
三十億年前已經有爬蟲, 有點難以致信@@"
多謝分享, 支持樓主繼續!
2008-5-6 09:48 AM#27
查看資料  發短消息  頂部
 
oviraptor (偷蛋龍)
超級版主
Rank: 8Rank: 8


版主勳章   貢獻勳章   創意勳章   演講勳章   榮譽勳章   出席勳章  
UID 2
精華 4
積分 1960
帖子 1244
閱讀權限 150
註冊 2006-10-16
來自 香港
狀態 離線
[廣告]:


QUOTE:
原帖由 ivantkc 於 2008-5-6 09:48 AM 發表
三十億年前已經有爬蟲, 有點難以致信@@"
多謝分享, 支持樓主繼續!
三十億年前還沒有爬蟲動物,起碼到三億年前左右才有




(\\\\\) (\\\\\) (\\\\\) (/////) (/////) (/////)
2008-5-6 02:05 PM#28
查看資料  發短消息  頂部
 
ivantkc
[藻類] 新手上路
Rank: 1



UID 3103
精華 0
積分 10
帖子 10
閱讀權限 10
註冊 2007-12-7
狀態 離線
[廣告]:


QUOTE:
原帖由 dinosaur 於 2008-5-6 02:05 PM 發表

三十億年前還沒有爬蟲動物,起碼到三億年前左右才有
哦...明白了~
2008-5-6 11:19 PM#29
查看資料  發短消息  頂部
 
whitefang (白牙)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版主勳章   貢獻勳章   創意勳章   演講勳章   出席勳章  
UID 3173
精華 1
積分 178
帖子 114
閱讀權限 100
註冊 2008-1-23
狀態 離線
[廣告]:
由於忙得很,這篇又很長,所以一直沒有時間完成這回的翻譯…
在此,我向各位 say sorry!(跪地謝罪
廢話少講,入正題!

移動的大陸與它們在氣候和環境上的影響

即使是今天,分佈在全球不同地方的大陸,仍然未能獨立於與對氣候影響的關係。在最高緯道的兩極冰冠,與接近赤道的和暖熱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進一步,地形學特別著意大陸對不同區域的氣候潛在的直接影響,如何構成整個大陸的氣候模式。加上海水與地球的大氣,這些因素聯合成一個複雜的綜合體,在它們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決定了那類型的氣候應該發生在全球的那一部份。

非常合理地,可以預計到大陸的移動會使其自身發生天氣條件的轉變,並產生與原來不同的氣候。這正是現實上所發生的。

現在兩極冰冠覆蓋著北極及南極的情況會持續的存在。地球的歷史中,極端高緯道的地區出現的冰凍區域:南極和北極會自動而永遠地一直存在著。這個當然是一個可能錯誤的假設推論。事實上,在地球發育的不同階段,冰冠曾經出現、消失,然後再一次出現。在中生代,地球並不存在冰冠,但是在距離恐龍時代較早而甚遠的時代,石炭紀和二疊紀,廣大而單一的極地冰冠在南半球大部份地區上形成。同時,北極冰冠卻只有一個極小的冰川區域。由此,首先能夠把冰冠的存在與否歸因於大陸在不同時代的位置。而且、同樣地,可以推論出不同形式的氣候,包括熱帶地區,亦受著大陸位置不同而產生的影響。

在石炭紀和二疊紀時代,冰河活動是多變而幾乎被限制於南半球上。冰川作用發生在太陽的熱力對於陸地和水面有著不同影響的情況。水面升溫的速度較慢,但是在保存熱力上卻遠較陸地優勝。陸地相對於水面更能快速地達至一個高溫,卻不能有效地保持溫度。這個低效率的保溫作用導致了地表快速冷卻,溫度下跌的幅度遠超水體所能做到的情況。因此位處高緯道的大陸極地帶不能夠保持足夠的熱力以防止冰冠的形成。在石炭紀和二疊紀時代,然後,一個擴大著的結冰區域變成移動著的南極大陸的巨大的一部份。

二疊紀的異常地質活動是南半球上一次廣闊冰原的擴張。是次擴張活動超出了南極圈的範圍,甚至入侵了亞熱帶地區,南緯30度的位置。以前,兩個半球上的所有板塊也互相走近、碰撞,合併為兩個超級大陸:南半球的岡那亞古陸、和北半球的勞拉西亞古陸。到了二疊紀,兩塊超級大陸更互相靠攏,組成了一個更巨型的超級大陸:盤古大陸。大部份的撞擊也是由岡那亞古陸所引致的,當岡那亞古陸往北方擠壓過去、重擊著勞拉西亞古陸的赤道附近的地區,同時亦抬升了地殼,形成了一條山脈帶。即使這條山脈帶位於溫熱的赤道區附近,但是它們提升後的高度己經讓其低溫得足以產生一個冰川的儲存所。

二疊紀末,盤古大陸繼續移動,組成了一個單獨、貫穿兩極的大陸。此時,在極南的大陸移離南極地區,使得分佈在南極、積累著的巨大冰川的範圍開始收縮。同時,大陸往著北極靠近,一個相對於南極冰川極小的冰冠開始形成。

陪隨著板塊構造上的變動所帶來的改變,這種龐大的力量也持續的影響著氣候形勢。地球繞著太陽自轉也許是一條定律,但因為地球的地軸是傾斜,一年的自轉周期,產生出一個太陽光到達地球的長度和強度有所變動而形成的季節變遷。這就造就了兩個半球的季節交替,當一個日晝長時另一個則短。

太陽輻射的強度轉變亦取決於它的目的地。極地與高緯道地區接收到低強度的日射,而赤道和低緯道地區接收到更直接、更高能量的日射。海洋、大陸,以及大氣在受熱的變化也有著相異之處。

地球的大氣在一個複雜的關係中循環,造成了地球表面上極端式的溫度變化。再者,這個星球的自轉使大氣和海流從南或北兩個移動方向,偏離至朝著東方或西方流動,一般可以歸因於科利奧里力。

在整個地球到現在的歷史裡,全球大氣的循環在不同的緯道呈帶狀或是區域的分佈。這些地區影響著較溫暖的赤道和較寒冷的極地之間地域的熱量差異的變化。這三個地區的大氣各自在兩個半球中循環,也就是貿易風、西風,和東風。

貿易風是最暖的大氣氣流,它們由南北緯30度朝向赤道流動。貿易風帶著大陸表面的濕氣,離開約南北緯30度的廣闊沙漠地區。當貿易風繼續吹向赤道,溫熱的赤道水源亦被蒸發為濕氣,再轉化為降水在熱帶與亞熱帶地區降下。

西風大部份由位於貿易風更高緯度,由大慨30度至60度,較冷的風所構成。它們吹向東方,正好是貿易風相反的方向。西風流過更溫暖氣候的地區。

在西風之上,更高的緯度,是第三也是最後的大氣氣流帶,極地東風帶。極地東風帶是最冷的大氣循環流,朝著西面方向前進。極地東風帶覆蓋了地球上最冷的地區,包括極地。

這三個大氣帶的範圍和形狀是多變的,並隨著大陸的排列而增加或減少它們的分佈區。若果失去了大陸在地質學上多變的特徵以及大陸對大氣氣流的影響和妨礙,這些帶會保持一個常規的移動路線,在全球上進行更直接的循環。但是,山脈與大陸上的廣闊地區可以使大氣氣流轉向,擴大或是減少氣流的分佈區。在不同的大氣和環境中,這個具意義性的影響會發生在不同的大氣帶。每一個大氣帶會產生不同的、典型的大氣環境。貿易風產生的典型氣候和環境是炎熱潮濕。在更高緯度,西風創造了亞熱帶和更高溫的氣候和環境。持續往極地前進且降溫的極地東風帶,造就最冷的環境。

借著測試在大陸上沉積的岩層,我們有可能看到過去存在不同的氣候和環境狀況。只要動植物的化石可以被了解、與今天的相似者比較,它們亦可以是優良的指導者。其他的氣候上指導者儘管不是有機物,但它們仍然是可靠而精確的。冰蹟岩、蒸發岩和風積岩可以展示出過去發生的轉變,特別是氣候條件的改變。

冰蹟岩是因著冰河活動而移動、沉積,冰河時期的岩石。在組成冰蹟岩層的石塊或是巨礫上,總是存在不可數的刮痕和隙溝,它們是在冰蹟岩移動時的摩擦作用所造成。無論如何,冰蹟岩仍然保留了一個真確的證據,以指出過去的何時、何地,曾經有著足以產生冰河的氣候。

溫暖和乾旱的氣候亦有留下它們的足跡。溫熱的沿海環礁湖和整個陸緣海可以因為蒸發收縮、或是周期性的變乾,並留下由熱水持續收縮、蒸發剩下的水溶性礦物組成蒸發鹽的沉積層。低水溶性的礦物會首先沉積,後來被原來含水,其後被蒸發而產生的礦物層所覆蓋。鹽和碳酸鉀則成為最頂上的一層。因著水溶性礦物是有清楚的沉積模式,所以有可能藉水體沉積的時間追尋它們的大小、範圍變化、透過蒸發作用而收縮,或有其他水源補充。產生蒸發鹽的乾旱條件主要因為風,而風向很多時候也為風蹟岩—曾經在蒸發鹽海岸邊自由流動的沙丘—所記錄。

若果想更完整地明瞭板塊、氣候、和環境對恐龍的影響,必須擴大研究範圍到恐龍化石標本以外,而研究牠們所居住世界的環境條件。超過一萬四千萬年,在中生代時期,恐龍不單止生存著,更持續著進化和轉變出新的品種。帶來這些新、不同的品種,是環境發生轉變,而導致相應作用的自然進化過程。

在中生代以前,早期兩棲類和爬蟲類住在熱帶和赤道附近緯道。高緯道的寒冷氣候阻止了這些動物冒險跨越牠們的溫暖環境。就像是今天的兩棲類和爬蟲類是冷血動物,這些冷血的兩棲類和爬蟲類被約束在牠們可以溫暖和調節牠們體溫到適當水平的地方。恐龍與這些爬蟲類和所有生命一樣,有牠們特定的環境需求,而有其必須與限制。所以,中生代的氣候條件必然造就了能夠與恐龍體溫調節協調的溫度。同時,充份數量的可食用植物亦必須存在著以支持食物鏈的基礎。

次回預告:中生代的生命
2008-10-12 10:01 PM#30
查看資料  發短消息  頂部
 36  3/4  <  1  2  3  4  > 
     


  可打印版本 | 推薦給朋友 | 訂閱主題 | 收藏主題  


 


{支持化石講場客戶廣告, 謝謝!}


{香港首個古生物化石網站 - 化石專賣/籌辦展覽/教育推廣/復原工作}
恐龍@化石工作室 Dinosaur @ Fossil Lab



本论坛支付平台由支付宝提供
携手打造安全诚信的交易社区   Powered by Discuz! 4.1.0  ©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8427 second(s), 6 queries

所有時間為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12-4 11:44 PM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恐龍@化石工作室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