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a
版主
UID 73668
精華
1
積分 130
帖子 58
閱讀權限 100
註冊 2022-9-5 來自 HK
狀態 離線
|
[廣告]:
中大古生物團隊發現小盜龍生活方式與現代鷹相似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及國際古生物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通過比較化石及現代鳥類的足部特徵,包括趾墊、腳部的鱗片、爪及關節,加深了對古代鳥類生活習慣的認識。他們發現,小盜龍是白堊紀鳥類的飛行近親,其生活方式與現代的鷹相似。研究結果已於著名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通訊》發表。
現代鳥類的腳掌形狀十分多樣化,反映牠們不同的生活習性,包括棲息位置、涉水、游泳,以及捕獵。研究團隊應用鐳射螢光成像技術(Laser-Stimulated Fluorescence,簡稱LSF)檢視一千多件古代鳥類及其近親的化石,找到少量軟組織比較完整的樣本。通過趾墊和腳上鱗片的形狀、腳上鉸鏈關節的特徵,以及爪子的形狀和大小,可了解現代鳥類的抓取能力、奔跑能力及進食方式。研究團隊利用LSF技術評估鳥類化石足部軟組織和鉸鏈關節的特徵,並以傳統的形態測量學分析爪的形狀及大小,重構古代鳥類的生活方式。
侏羅紀時期的第一批飛禽,例如近鳥龍屬及始祖鳥屬,都擁有比較適合在地面生活的特徵。至白堊紀早期,鳥類開始變得更適應空中的生活模式,出現了像孔子鳥屬這種通才物種(generalist)及Fortunguavis這種有攀爬能力的專才物種(specialist);也有像會鳥屬這種生活方式比現代鳥類更為複雜及獨特的物種。令人意外的是,這些古代鳥類的近親,一種名為小盜龍屬的馳龍科恐龍,被發現擁有更接近猛禽專有的生活方式。牠們有與鷹很相似的特徵,在古代鳥類中十分罕見。這說明古時有部分非鳥類但具飛行能力的鳥類近親,在生態圈中發揮著與現代猛禽相似的功能。
中大生命科學學院助理教授、論文第一作者文嘉棋博士表示:「現代鳥類的足部特徵與牠們的生活習性息息相關。在此基礎上,我們通過這個研究完善了我們所知道的關於古代鳥類及其飛行近親的生活方式,以及牠們的這種生活方式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
新英格蘭大學及論文的共同作者Phil R Bell博士補充道:「LSF技術讓我們可以透過分析腳上的鱗片及趾墊軟組織了解它們對於古代鳥類的生態和生物意義。在此研究之前,我們對於這方面所知甚少。」
臨沂大學教授、論文的聯合通訊作者王孝理教授指出:「我們從中國東北收集的侏羅紀晚期和白堊紀早期的化石為這個項目提供了關鍵數據,可見中國的化石對飛行起源的研究非常重要。」
LSF技術的先驅、美國科學進步基金會主任及論文的合著者Thomas G. Kaye表示:「這些LSF數據讓我們觀察到保存在腳部周圍的軟組織,這是我們之前沒注意到的。這項發現正好顯示古生物學研究如何通過新的成像技術取得創新的進展。」
論文已上載到: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35039-1
[ 本帖最後由 Lisa 於 2023-2-4 10:16 PM 編輯 ]
|
|